ExEl越野行走手仗北京那裡有買
1. 越野行走運動對身體有那些好處
你好:
越野行走,又名北歐式行走,起源於芬蘭,最早源於滑雪運動,是運動員夏季訓練的方法。1997年芬蘭EXEL公司,芬蘭體育科學研究所和芬蘭索目拉途戶外運動協會一起率先把滑雪杖改製成適合步行和登山的手杖,開創了越野行走的先河。比散步更有效,比長跑更安全,如今在健身場上又出現了一種介乎於走與跑之間有氧運動方法———越野行走,藉助兩支越野手杖的威力,讓您體會健步如飛的感覺——— 四月的北京草長鶯飛,在春意盎然的龍潭湖畔,幾位洋教練手舉兩支色彩鮮艷的手杖,引來了許多好奇的人群。芬蘭越野行走創始人、國際越野行走協會主席阿迪等專家與國家體育總局科研所的有關人員,正在這里進行現場教學,我國的第一批越野行走教練員,就在這個美麗的春天誕生了。
「越野行走」的三大功能
芬蘭專家除了教授執越野手杖行走和登山外,還專門教了幾組「越野手杖熱身操」,並特別指出,休閑、健身和專業運動輔助訓練是越野行走三大功能。
在鍛煉前,熱身活動必不可少,而我們許多人卻重視不夠,准備活動有三大好處。其一,使肌肉、韌帶得到拉伸,劇烈運動時不易受傷受關節得到充分活動後,關節液增多,可減少關節的磨損。其二,可使我們的呼吸系統、循環系統,使心臟逐步從人安靜時的狀態變為運動時的狀態,以便於充分發揮它的功能。因為人的內臟器官是有一定惰性的,沒有準備活動,它只能發揮自己的部分功能。例如爬山或跑步,當肌肉中的能量不夠用時,需要內臟器官及時供應能量,沒有熱身活動,內臟無法發揮全部功能,只能靠加快呼吸和心跳的頻率來解決,這時,人會感到氣喘吁吁、心跳加快,非常難受,這就是生理學中的「極點」。熱身活動,可使人體的內臟盡快的發揮全部功能,克服或減少出現「極點」的反映,避免心肺功能出現超「負荷」的現象。其三,活動關節,拉伸肌肉、韌帶,可以保持我們關節活動的幅度和范圍,可以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若不活動,就越來越動不了。這對中老年人來說,尤為重要。
越野行走:提高40%健身效果
有效保護膝關節,使更多的人享受登山健身的樂趣。這就是越野行走。它藉助兩支手杖,使人在行走過程中實現四肢同時參與運動。這種健身方式大大提升了普通行走和徒手登山的健身作用,健身效果可提高40%。
據國際越野行走聯合會的專家測試,與普通行走相比,越野行走至少可使行走者心率提高13%,多熱量消耗30%-46%。同時,可使頸部、肩部得到放鬆,增強手臂、胸背肌的力量,並有效的消除腰、腹、臀部的多餘脂肪,達到減肥的目的。
越野行走根據不同的運動方式劃分為不同的運動強度,因此,不同年齡段的人群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強度。同時,越野行走還可幫助上肢鍛煉機會較少,以及久坐辦公室的白領女性塑造完美體形。
三種行走方式:塑造完美體形
越野行走有很多優勢,比如可以減少關節磨損,預防骨關節病;促進鈣的吸收,預防骨質疏鬆;預防和治療肩周炎;還能減肥,尤其是減掉內臟脂肪效果顯著。
當然,不同的人應選擇適合自己的行走方式。
平路行走:解決了步行鍛煉上肢不易參與運動,運動強度低的問題。
山路行走:減輕膝關節的壓力,延緩骨骼的衰老,避免了傳統登山對膝關節的傷害。
手杖健身操和力量練習:動作更加到位,活動更加充分,把熱身活動和整理活動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
裝備:越野手杖
越野手杖由碳纖維合成物製成,每支150 克左右,既有很好的彈性又具備足夠的支撐力,是重量、彈性、支撐力的完美結合。在腕帶、手柄、尖頭等方面是登山杖或其他手杖無法替代的。
越野行走手杖有可調節和固定長度兩種。固定長度從105公分至130公分,每隔5公分就有一長度規格,可根據身高選用。可調節長度縮短後只有65公分,便於旅行健身使用。
祝你健康每一天!
2. 徒步杖和登山杖的區別
隨著「越野行走」運動在我國的推廣,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人手持兩支很細的手杖在行走或是登山。他們使用的手杖就是「越野行走」手杖。
許多參加戶外運動的朋友已經擁有了一根自己的登山杖,那麼,登山杖可否替代越野行走手杖,登山杖和越野行走手杖又有什麼不同呢?下面,我來分析一下:
分析不同點,可從功能、材質和設計、使用方法三個方面來區別。
一、功能:
登山杖也稱雪山杖,基本是為攀登3500米以上的高山而設計的,更多的是保護的功能。在高海拔缺氧、低溫冰雪、各種堅硬的岩石和石礫的山地挑戰生命的極限,不能沒有登山杖。此外,在當日不能返回的登山過程中,由於野外宿營的需要,登山者需背負一個較重的行囊。當人直立時,由於行囊的壓力,使人的重心後仰,為保持平衡,身體需前傾,為防止前傾過度,就需要使用一根登山杖以保持身體平衡。由於只為登山使用,平路用不上,為便於攜帶,登山杖都做成輕便的可伸縮的樣式,不用時,可插在背包上。即便是使用一隻手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下肢的壓力。
越野行走手杖則主要是為健身而設計的,兼具健身和保護的功能。與登山杖不同之處在於必須同時使用兩支手杖。主要適用於海拔3500米以下的,可以當天返回的登山活動和平路的快步行走。平路行走,在下肢活動的同時,使上肢和肩、背、腰也同時得到鍛煉,同樣的速度,熱量可多消耗20—46%,達到事半功倍的鍛煉效果。在登山時,有了兩支手杖的支撐,實現了手腳並用登山的目的,上肢分擔了下肢的運動負荷,使人感到省力,可以避免心肺功能超負荷。而更重要的,是減輕了膝關節和腰椎的壓力,保護了膝關節和腰椎,解決了登山健身對膝關節磨損過大的難題,大大提升了登山健身的鍛煉價值。使用兩只越野行走手杖,即使背負較重的行囊,也可以很好的保持平衡,還可以藉助手臂的力量推動身體前行,以節省體力。由於越野行走手杖既適合山地也適合平地,到了戶外,一直在使用,不存在攜帶問題,因此,設計上大量的是整根不可調手杖,為適合不同身高者使用,長度從105公分到125公分,每隔5公分就有一款手杖。此外,為有了便於出門旅遊,也設計有三節可調手杖。
越野行走的特殊功能,使之成為最優秀的的有氧運動並受到健身、醫學專家的關注。國家體育總局,已經把它作為優秀健身項目向全國推廣。
二、材質和設計
登山杖以支撐為主要功能,因此多以金屬合金做桿體。目的是加強支撐力。「把手」設計以手掌抓握為主,腕帶是簡單的環形帶子。減震採用桿體內加減震彈簧,桿的底部只有金屬尖頭在防滑,不考慮在光滑、堅硬的石板及馬路上使用的功能問題。
越野行走手杖功能多樣,為此,採用碳纖維合成物做桿體,腕帶特殊設計,類似簡易手套,底部除金屬尖頭外還配有小靴子樣的減震頭。它的桿體,很輕(三兩重),除具備足夠的支撐力,還有很好的彈性,可以彎曲,彈直的反作用力使使用者得到借力。特殊設計的腕帶除了方便抓握手柄還可以改變手的用力方向。此外,不是靠抓握手柄,而是利用腕帶來支撐和推動手杖,也是減少手部震動的獨特設計。底部的金屬尖頭可方便地在冰雪和泥土等地面行走,而小靴子防滑頭可保證在石板、水泥等光滑的地面行走不打滑。
三、使用方法
登山杖的使用以抓握手柄為主,除了上山時,上臂基本與上身貼緊,肩關節基本不動,以手臂肘關節為軸,通過改變手杖支撐點來保持身體平衡。登山杖不具備平路行走的功能,使用兩只也不行。
越野行走手杖的使用則要求肩關節能夠前後擺動,加大擺臂的幅度,以增強健身效果和防護作用。平路行走,在正常走路的基礎上,後腿登直,前腿後腳跟著地,雙臂擺開,手杖的支撐點在身體兩側稍靠後的的地方,桿體斜著推動身體大步前行。登山時,要充分發揮腕帶的作用。上山時手杖先放在前面,利用腕帶拉著身體向上,上去後手臂彎曲,利用腕帶推著身後的手杖使身體繼續上行。下山時,手杖在前面支撐,手臂應同手杖成一條直線,起到延長手杖長度的作用。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登山杖的功能比較單一,而越野行走手杖除平路行走的作用外,不僅可以替代登山杖,還大大提升了健身登山的鍛煉價值,開創了健身登山的新潮流。
越野行走1997年由起源於芬蘭,由滑雪運動演變而來。芬蘭的EXEL越野行走手杖是國際越野行走協會的指定產品,也是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的推薦產品。
3. 越野行走的越野行走協會
代表團訪問了國際越野行走協會。它坐落在赫爾辛基市近郊,在那裡,我們了解了越野行走的發展歷史。越野行走源於滑雪,上個世紀30年代,就有滑雪運動員在夏季使用雪杖進行訓練。1997年,芬蘭EXEL公司率先把雪杖改造成適合行走的手杖,他們與芬蘭休閑協會、芬蘭體育科學研究所共同推出一種使用兩只手杖行走的健身運動:北歐越野行走(Nordic Walking)。2000年,國際越野行走協會(International Nordic Walking Association,簡稱INWA)在赫爾辛基成立,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官方性的越野行走協會。
由於增加了上肢的運動,越野行走的能量消耗至少可以增加20%到46%(達拉斯COOPER學院研究數據),成為健步走的升級版。由於減輕了下肢的負擔,可以有效地保護膝關節,大大提升了登山健身的鍛煉價值。目前,除北歐國家外,越野行走運動在北美、澳洲、亞洲等近40個國家和地區得到了較好的開展。截止到2005年底,每周至少參加一次越野行走的人口,已經達到550萬。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越野行走已經成為了一種在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大眾健身項目。
4. 越野行走的介紹
野行走(又名北歐式行走),英文名為Nordic Walking。越野行走起源於芬蘭,最早源於滑雪運動,是運動員夏季訓練的方法。1997年芬蘭EXEL公司,芬蘭體育科學研究所和芬蘭索目拉途戶外運動協會一起率先把滑雪杖改製成適合步行和登山的手杖,開創了越野行走的先河。
5. 越野行走手杖上膠頭的作用
您好!請問您是想問越野行走手杖上膠頭的作用是什麼嗎?越野行走手杖上膠頭的作用是:
1、膠頭能保護拐杖的尖部不被損壞。
2、膠頭能起到防滑的作用。越野行走手杖,顧名思義,就是指從事戶外行走運動時使用的輔助器械。越野行走手杖可以讓戶外行走登山穿越活動帶來很多的好處,如提高步行的穩定性,減輕腿部的負擔。根據研究,行走時使用越野行走手杖可以減輕至少22%施予腿部和膝蓋等肌肉關節的力量,讓腿部感覺更輕松。
6. 手杖在登山中的作用
一、用手杖上山、下山可以省很多的力氣。尤其可以減輕腿部的壓力,也可以緩解腰部和肩膀疲勞。很多人討厭下景區內的樓梯台階,對腿部膝關節沖擊很大,經常聽有人抱怨說走的膝蓋疼。如果使用手杖的話,會很好的效果。
二、用手杖可以增加行走的穩定性,登山的時候每個人的背負都不輕,尤其是在走兩天以上的路線,很多人習慣不穩的時候用手扶身邊的樹或岩壁。用手杖情況就不同了,人腿是兩個支點,加上手杖三或四個支點就會很穩定。
三、使用手杖會使安全性大大提高,減少很多滑倒、扭傷的機會,特別是在碎石、河谷地段。
四、雜草叢生的地段可以探明路況,驅趕動物特別是蛇。
手杖在戶外運動中確實可以給我們很多幫助,但是用的不好的話就達不到它原本的作用。
正確使用登山杖
1.調整手杖的長度
一般的手杖都是可以調節長度的,開始先將登山杖全部旋松, 將支桿伸長到合適的長度,登山杖上面都有刻度可以參考。 在這里要說一下,發現很多人習慣伸縮手杖只是伸展其中的一節來達到需要的長度,我認為這樣不可取的。平時用的手杖基本上是三節的,如果只是伸展其中的一節,那麼它的堅固性就會大大的折扣,因為手杖的設計是一節套一節,只是伸展一節的話在堅固程度上遠遠不如均勻的伸展每一節。
手持杖站在平面上調整登山杖的長度,手臂自然垂下,以手肘為支點,將前臂上舉到跟上臂成90。,再將登山杖的尖端向下調整到接觸地面;或者將手杖頭置於腋下5~8公分,然後將杖尖下向調整到接觸地面為止。 將手杖的支桿全部鎖緊, 另一隻尚未調整的手杖比對鎖定長度的手杖調整到相同長度即可,調整好後最好是用記號筆做一下記號,方便下次使用。 調整手杖時不應該超過手杖上所顯示的最大調整長度,在購買手杖時可先做長度調整以確定是否買到合適長度的手杖。
2.腕帶的使用
一般人使用手杖時都是緊緊地抓著登山杖的把手施力,以為腕帶的作用只是讓手杖不會離開自己的手腕而已,如果你也是這樣認為的話,那你就錯了,腕帶的重要性可是不亞於手杖本身的強度!
我們在使用手杖下坡時,手杖所承受的沖擊力應該藉由腕帶傳導到我們的手臂上;在上坡時,手臂的推力藉由腕帶傳到手杖產生上坡的助力,所以我們的手腕穿過腕帶時不應該直接從腕帶上方伸進去抓住把手,而是應該把腕帶拿起來,從腕帶的下方穿入,將帶子壓在我們的手掌之中,然後再輕輕的抓住把手即可,透過腕帶來支撐手杖,而不是緊緊地抓著把手施力。如果有帶扣,做些許的調整,記得不要影響到手杖的操作。
手杖的操作方式
1.平地及平緩的上坡
就跟平常走路一樣採取相同的節奏,右手臂在左腳向前同時順勢將登山杖往前帶,但是杖尖不要超過身體前面,然後頂住地面向後推,左手跟右手交互做一樣的動作。
2.較傾斜的陡坡
動作和平常走路一樣,但是手臂要往前將手杖的位置放在身體的前面,利用手杖支撐身體往上,來減輕腿部的壓力,必要時候可以同時利用兩只手杖來做爬升的動作,推身體往上的時候,手掌可以放在登山杖的頂部加強推的力量。
3.下坡
由於下坡的沖擊力比較大,這時候就要利用手杖來減輕腿部的負荷,因此手杖的位置一定要放在身體的前面,而且必須要比前腳先著地才能達到分擔力量的效果,因此身體一定會向前傾斜,這個動作並不是我們下坡的自然動作,所以需要經常練習,同時要自己感覺手杖要放多遠的位置,才能達到減緩腿部壓力的效果,而且不會拖慢原來行進的速度和節奏。必要的時候,可以加長手杖的長度,完全根據個人的感覺來做調整。
手杖的使用是為了減輕腿部的壓力,進而增加身體整體性的持續耐力,上面的東西只是自己的一點體會並不是適合每一個人,在戶外運動中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來做作。對於那些認為可以在山上隨便砍一根樹的觀點,本人堅決不同意,戶外運動本身是一種親近自然的方式。一棵樹長在山上不容易,如果每次上山都砍樹的話,那就不如不爬山了吧!
7. 手杖和登山杖有什麼區別
隨著「越野行走」運動在我國的推廣,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人手持兩支很細的手杖在行走或是登山。他們使用的手杖就是「越野行走」手杖。
許多參加戶外運動的朋友已經擁有了一根自己的登山杖,那麼,登山杖可否替代越野行走手杖,登山杖和越野行走手杖又有什麼不同呢?下面,我來分析一下:
分析不同點,可從功能、材質和設計、使用方法三個方面來區別。
一、功能:
登山杖也稱雪山杖,基本是為攀登3500米以上的高山而設計的,更多的是保護的功能。在高海拔缺氧、低溫冰雪、各種堅硬的岩石和石礫的山地挑戰生命的極限,不能沒有登山杖。此外,在當日不能返回的登山過程中,由於野外宿營的需要,登山者需背負一個較重的行囊。當人直立時,由於行囊的壓力,使人的重心後仰,為保持平衡,身體需前傾,為防止前傾過度,就需要使用一根登山杖以保持身體平衡。由於只為登山使用,平路用不上,為便於攜帶,登山杖都做成輕便的可伸縮的樣式,不用時,可插在背包上。即便是使用一隻手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下肢的壓力。
越野行走手杖則主要是為健身而設計的,兼具健身和保護的功能。與登山杖不同之處在於必須同時使用兩支手杖。主要或衡適用於海拔3500米以下的,可以當天返回的登山活動和平路的快步行走。平路行走,在下肢活動的同時,使上肢和肩、背、腰也同時得到鍛煉,同樣的速度,熱量可多消耗20—46%,達到事半功倍的鍛煉效果。在登山時,有了兩支手杖的支撐,實現了手腳並用登山的目的,上肢分擔了下肢的運動負荷,使人感到省力,可以避免心肺功能超負荷。而更重要的,是減輕了膝關節和腰椎的壓力,保護了膝關節和腰椎,解決了登山健身對膝關節磨損過大的難題,大大提升了登山健身的鍛煉價值。使用兩只越野行走手杖祥枝,即使背負較重的行囊,也可以很好的保持平衡,還可以藉助手臂的力量推動身體前行,以節省體力。由於越野行走手杖既適合山地也適合平地,到了戶外,一直在使用,不存在攜帶問題,因此,設計上大量的是整根不可調手杖,為適合不同身高者使用,長度從105公分到125公分,每隔5公分就有一款手杖。此外,為有了便於出門旅遊,也設計有三節可調手杖。
越野行走的特殊功能,使之成為最優秀的的有氧運動並受到健身、醫學專家的關注。國家體育總局,已經把它作為優秀健身項目向全國推廣。
二、材質和設計
登山杖以支撐為主要功能,因此多以金屬合金做桿體。目的是加強支撐力。「把手」設計以手掌抓握為主,腕帶是簡單的環形帶子。減震採用桿體內加減震彈簧,桿的底部只有金屬尖頭在防滑,不考慮在光滑、堅硬的石板及馬路上使用的功能問題。
越野行走手杖功能多樣,為此,採用碳纖維合成物做桿體,腕帶特殊設計,類似簡易手套,底部除金屬尖頭外還配有小靴子樣的減震頭。它的桿體,很輕(三兩重),除具備足夠的支撐力,還有很好的彈性,可以彎曲,彈直的反作用力使使用者得到借力。特殊設計的腕帶除了方便抓握手柄還可以改變手的用力方向。此外,不是靠抓握手柄,而是利用腕帶來支撐和推動手杖,也是減少手部震動的獨特設計。底部的金屬尖頭可方便地在冰雪和泥土等地面行走,而小靴子防滑頭可保證在石板、水泥等光滑的地面行走不打滑。
三、使用方法
登山杖的使用以抓握手柄為主,除了上山時,上臂基本與上身貼緊,肩關節基本不動,以手臂肘關節為軸,通過改變手杖支撐點來保持身體平衡。登山杖不具備平路行走的功能,使用兩只也不行。
越野行走手杖的使用則要求肩關節能夠前後擺動,加大擺臂的幅度,以增強健身效果和防護作用。平路行走,在正常走路的基礎上,後腿登直,前腿後腳跟著地,雙臂擺開,手杖的支撐點在身體兩側稍靠後的的地方,桿體斜著推動身體大步前行。登山時,要充分發揮腕帶的作用。上山時手杖先放在前面,利用腕帶拉著身體向上,上去後手臂彎曲,利用腕帶推著身後的手杖使身體繼續上行。下山時,手杖在前面支撐,手臂應同手杖成一條直線,起到延長手杖長度的作用。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登山杖的功能衫宴做比較單一,而越野行走手杖除平路行走的作用外,不僅可以替代登山杖,還大大提升了健身登山的鍛煉價值,開創了健身登山的新潮流。
越野行走1997年由起源於芬蘭,由滑雪運動演變而來。芬蘭的EXEL越野行走手杖是國際越野行走協會的指定產品,也是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的推薦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