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越野百米定向
㈠ 定向越野的分類
1.定向運動按運動工具的不同可分為兩種;
(a)徒步定向:如傳統定向越野;接力定向;百米定向;團隊定向;積分定向; 夜間定向;五日定向;公園定向等。
(b)工具定向:如滑雪定向;山地車定向等。
2.定向運動按性別的不同可分為男子組和女子組;
3.定向運動按年齡的不同可分為青年組,老年組和少年組;
4.定向運動按技術水平的不同可分為初級組(體驗組和家庭組),高級組和精英組;
5.定問運動按參加人數的不同可分為個人單項,個人雙項和集體項。
因此,不論男女只要你喜愛郊野活動,定向運動一定適合你!技巧容易掌握,是三歲至八十歲都可以參加的運動。
㈡ 定向越野活動的類型,特點,開展得情況和意義
第一章 短距離賽
一、項目概要
短距離賽的特徵是高速。它檢驗運動員在復雜環境中認知地圖的能力和在高速奔跑中選擇線路、完成線路的能力。短距離線路設計應在整個比賽中體現速度要素。線路可以要求爬高,但要避免迫使運動員不得不走的陡坡。運動員面臨的挑戰應是選擇並完成最佳線路到達檢查點的能力,而不是找到檢查點。例如,最明顯的離開檢查點路徑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線路應要求運動員在整個比賽中保持集中。不能提供這種挑戰的環境不適合短距離賽。
二、線路設計要點
線路設計應考慮短距離賽允許觀眾沿途觀看的特點,所有檢查點應有人看護,也有必要在關鍵通道安排檢查員或安全員提醒想靠近運動員的觀眾,確保運動員不受干擾。起點應位於賽場,觀眾區可沿線路安排。修建一些臨時看台和安排現場宣告員可提高競賽的觀賞價值。在賽區,應將觀眾區和媒體/攝影師明確分開。線路設計時應避免誘導運動員走捷徑穿過私家區域或其它禁區。如有這類風險,應在現場安排檢查員。應避免過於復雜,無法確定運動員在高速奔跑中能否認知地圖的地域(如復雜的三維結構)。
三、地圖
執行ISSOM規范。比例尺1:4000或1:5000。關鍵的是地圖正確,准確表達影響線路選擇和奔跑速度的特徵,能在高速奔跑中認知。在城區外,重要的是正確表達使跑速降低的因素,包括程度和范圍。在城區,妨礙通行的障礙物應根據大小恰當地分類表示。
四、出發
間隔出發,間隔為1分鍾。運動員只有離開出發線後才能使用地圖。
五、勝出時間
12-15分鍾,最好是12-13分鍾。
第二章 中距離賽
一、項目概要
中距離賽的特徵是技術。中距離賽在城區外(大部分被森林覆蓋)舉行,強調由精確導航和找出檢查點構成的挑戰。它要求運動員持續集中於讀圖,離開檢查點時會伴有許多方向變化。線路選擇是基本要素,但不應以降低技術要求為代價,行進線路本身應包括導航要求。線路應有速度變換要求,如有穿越不同類型植被的路段。
二、線路設計要點
線路應讓觀眾看到比賽中的參賽者,就像在終點一樣。起點應位於賽場。線路最好能讓運動員在比賽中通過賽場。因此,賽場選擇的要求高,既要提供適當地形,又要為觀眾觀看比賽提供良好的可能性。除分批通過賽場(包括位於賽場的檢查點)外,不允許觀眾沿途觀看。
三、地圖
執行ISOM規范。比例尺1:10000或1:7500。
四、出發
間隔出發,間隔為2分鍾或1分鍾。運動員只有離開出發線後才能使用地圖。
五、勝出時間
(一)M21E和W21E為30-35分鍾;
(二)M12A、W12A、M55和W50為20-25分鍾;
(三)其它組別均為25-30分鍾;
(四)如比賽在酷暑、嚴寒或濕熱中進行,M21E和W21E的勝出時間為25-30分鍾。
第三章 長距離賽
一、項目概要
長距離賽的特徵是耐力。長距離賽在城區外(大部分被森林覆蓋)舉行,目的是檢驗運動員做出高效線路選擇、認知地圖和根據長時間運動中耐力和體能要求安排比賽的能力。長距離賽強調線路選擇和概略導航,要求地形最好是丘陵。檢查點是一個有線路選擇要求的長路段的終點,尋找檢查點的難度本身並不重要。長距離賽的某些部分可以包括中距離賽的典型要素——突然改變線路的線路選擇模式,加入一段帶有有更高技術要求的路段的線路。
二、線路設計要點
線路應讓觀眾看到比賽中的運動員,就像在終點一樣,最好是起點位於賽場,線路能讓運動員在比賽中通過賽場。長路段是長距離賽特有的要素,它比路段的平均長度要長得多。長路段的長度取決於地形類型,可以從1.5公里到3.5公里。線路應包含兩個或更多的這種要素(沿選定線路行進時仍需要集中於讀圖)。長距離賽的另一個重要要素是運用線路設置技術分散聚集在一起的運動員。特別是在採用2分鍾的出發間隔時,應使用蝶形或其它分散方法。用地形作為分散手段也是必要的,如設計一條通過通視度受限區域的線路。除分批通過賽場(包括位於賽場的檢查點)外,不允許觀眾沿途觀看。
三、地圖
執行ISOM規范。比例尺1:10000。
四、出發
間隔出發,間隔為2分鍾或1分鍾。運動員只有在離開出發線後才能使用地圖。
五、勝出時間
(一)M21E為60-70分鍾,W21E為50-60分鍾;
(二)M18E為55-65分鍾,W18E為45-55分鍾;
(三)M55A為35-45分鍾,W50A為30-40分鍾;
(四)M35A為50-60分鍾,W30A為40-50分鍾;
(五)M21A為55-65分鍾,W21A為45-55分鍾;
(六)M18A為50-60分鍾,W18A為40-50分鍾;
(七)M16A為40-50分鍾,W16A為35-45分鍾;
(八)M14A為35-45分鍾,W14A為30-40分鍾。
第四章 百米定向
一、項目概要
百米定向的特徵是節奏,它在開闊、易跑性和通視度非常好,伴有音樂的天然或人工布置的微形場地中舉行,觀眾可以觀看整個比賽過程。百米定向檢驗運動員在復雜環境的高壓下保持集中,不斷改變速度和方向中調控節奏、選擇線路和完成線路的能力。檢查點很簡單,尋找檢查點的挑戰來自檢查點周圍許多相似的其它線路的檢查點,甚至在同一檢查點特徵的不同位置都可能設置檢查點。
二、線路設計要點
線路設計應考慮觀眾可以觀看整個比賽過程的特點,應讓觀眾能夠看懂比賽,應在比賽場地和觀眾之間設置必要的隔離帶,以確保運動員在比賽中不會受到干擾。另外,也應將觀眾和媒體代表/攝影師明確地分開。如有可能,應搭建臨時看台以提高競賽的觀賞價值。為採用分組集體出發的淘汰賽設計線路和賽場時,在線路的開始部分應通過線路設計技術和/或賽場設置技術盡早將運動員分散,避免跟跑和可能影響運動員節奏的搶打。但是,這種技術可能影響觀賞性,在線路中不能過多的應用。線路的中間部分最好利用天然或人工障礙,通過線路選擇分散運動員,但應控制線路選擇的范圍,最好採用中小范圍的線路選擇。線路結束部分不能過多地安排帶有線路選擇的路段,線路選擇最好是小范圍的,通過路段長度和方向的變化以及完成路段過程中的方向變化創造一種短兵相接的激烈氣氛。最後一段必經線路應是一條長度超過30米,能讓運動員齊頭並進的直道。在終點線後也應安排一條足夠長的直道作為減速緩沖區。另外,線路設計時應特別注意流向控制和引導,盡量避免出現因避讓的而影響運動員節奏的情況。
三、地圖
在《中國百米定向地圖規范》發布前參照ISSOM執行,但符號應根據場地特點適當放大。比例尺1:1000或1:500。
四、出發
間隔出發或分組集體出發。採用間隔出發時,間隔為30秒。精英組應採用分組集體出發,通過2-3個輪次的淘汰賽決定運動員的最終名次。分組集體出發的時間間隔由總裁判長根據臨場情況控制。
五、勝出時間
2-4分鍾,最好是2-3分鍾。集體出發的比賽根據運動員沖過終點線的順序確定名次。
第五章 接力賽
一、項目概要
接力賽的特徵是團隊競爭。接力賽在城區外(大部分被森林覆蓋)舉行。接力賽建立在技術要求的概念之上,相較於長距離賽,接力賽與中距離賽更加相似。一些長距離賽的典型要素,如有線路選擇的長路段應出現在接力賽中,讓運動員在不發生互相聯系的情況下通過。好的接力賽地形有這樣的特點:使運動員失去相互間的視覺聯系(如濃密的植被,眾多的丘陵/窪地等)。通視度好的區域連續不斷的地形不適合接力賽。
(註:必要時,短距離賽也可以在適合短距離賽的場地上舉行。這種情況下,接力賽各賽段將具有短距離賽的典型要素)
二、線路設計要點
接力賽是觀眾喜愛的項目,它提供了團隊間短兵相接的激烈競爭,首先到達終點的團隊為獲勝者。賽場的設計和線路設置必須考慮這一點(如使用分支線路時,線路間的時間差別應較小)。每一棒運動員都要通過賽場,如有可能,從賽場應能看到正在接近最後一個檢查點的運動員。應提供適當數量的媒體報道時間(不但可將電視報道檢查點的情況直播在賽場的大屏幕上,而且還可在森林中安排解說員)。集體出發要求用線路設計將運動員互相分散(例如分支)。應該仔細將最好的運動隊分配到不同的分支組合中。基於公平的要求,所有運動員的賽段的最後部分應該相同。除分批通過賽場(包括位於賽場的檢查點)外,不允許觀眾沿途觀看。
三、地圖
執行ISOM規范。比例尺為1:10000或1:7500。應根據線路設計的復雜性決定地圖比例尺(如檢查點間相互靠近的短路段可能要求較大的比例尺)。
(註:接力賽在短距離賽場地舉行時,執行ISSOM規范,比例尺為1:5000或1:4000)
四、出發
第一棒集體出發,後續各棒按規定的順序,與上一棒完成地圖交接後,或與上棒擊掌交接並取得本棒地圖後出發。
五、勝出時間
接力賽中有兩個時間概念:總時間和各棒時間。勝出時間是指總時間。在總時間框架內,各棒時間可不同,但應限制在規定的區間內。
(一)M21E為90-120分鍾(各棒時間30-50分鍾),W21E為90-110分鍾(各棒時間30-45分鍾);
(二)M18E為80-110分鍾(各棒時間25-45分鍾),W18E為80-100分鍾(各棒時間25-40分鍾);
(三)M55A為60-70分鍾(各棒時間20-30分鍾),W50A為60-70分鍾(各棒時間20-30分鍾);
(四)M35A為80-100分鍾(各棒時間25-35分鍾),W30A為80-90分鍾(各棒時間25-35分鍾);
(五)M21A為80-110分鍾(各棒時間25-45分鍾),W21A為80-100分鍾(各棒時間25-40分鍾);
(六)M18A為80-100分鍾(各棒時間25-40分鍾),W18A為80-90分鍾(各棒時間25-35分鍾);
(七)M16A為75-90分鍾(各棒時間25-35分鍾),W16A為75-90分鍾(各棒時間25-30分鍾);
(八)M14A為60-80分鍾(各棒時間20-30分鍾),W14A為60-80分鍾(各棒時間20-30分鍾);
(九)M12A為60-70分鍾(各棒時間20-30分鍾),W12A為60-70分鍾(各棒時間20-30分鍾)。
(註:接力賽在短距離賽場地上舉行時各棒時間均為15-20分鍾,勝出時間為50-60分鍾)
第六章 團隊賽
一、項目概要
團隊賽的特徵是團隊協作。團隊賽檢查點分為兩類,要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按規定順序親自到訪的必經點和只要求團隊中有一名成員按任意順序到訪,的自由點。比賽中,團隊各成員分工協作到訪應到訪的檢查點,以最後一名到達終點成員的成績為整個團隊的成績。對團隊來說,它檢驗團隊成員分工協作的能力,既要求團隊中有一名有戰略意識,理解定向運動技戰術要求,充分了解團隊成員的能力,能讓所有成員在比賽中揚長避短充分發揮的領導者,又要求團隊成員間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補充,形成一種高效的群體環境。對團隊各成員來說,團隊賽具有積分定向的典型要素,主要的挑戰是如何為應到訪的檢查點找出一個最佳的到訪順序,尋找檢查點的難度並不重要。團隊賽的場地適應性非常廣泛,適合短距離賽、中距離賽、長距離賽和接力賽的場地均可以作為團隊賽的場地。隨著場地類型的不同,團隊賽可包括不同比賽類型的一些特有要素。
二、線路設計要點
線路應該讓觀眾看到比賽中的參賽者,最好是起點和最後一個必經點都放在賽場,讓觀眾能同時看到團隊成員分圖出發和在最後一個必經點匯合的過程。線路中必經點的難度應有一定的跨度,但不應有非常難的檢查點。由必經點組成的線路應貫穿整個比賽場地,並按規定的到訪順序連接起來,依次標上序號。如某區域位於連線上的自由檢查點太多,可以對連線進行剪裁。設計線路時應通過自由點布局將整個場地分成若干個有不同技能、體能和心理要求的區域,同一區域內自由點的難度應保持一定的跨度。此外,應在終點區最後一個必經點旁設一個等待區。
三、地圖
根據場地類型執行ISOM規范或ISSOM規范。比例尺包括1:10000、1:7500、1:5000或1:4000。
四、出發
間隔出發,間隔為3分鍾或4分鍾。與其它項目不同,團隊賽中運動員離開出發線,取得地圖後,可以在出發線前的分圖區分圖。分圖時間計入比賽成績。在分圖區分圖的時間不得超過出發間隔時間。
五、勝出時間
以最後一名到達終點成員的成績為整個團隊的成績。
(一)M21E、W21E、M18E和W18E12-35分鍾。
(二)M55、W50、M12A和W12A勝出時間為12-25分鍾;
(三)其它組別的勝出時間均為12-30分鍾。
㈢ 最刺激的戶外拓展訓練項目之定向越野
最刺激的戶外拓展訓練項目之定向越野
為定向運動比賽中組織方式最簡便、最廣泛的一種項目。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定向越野的拓展訓練項目,歡迎閱讀。
一、定向越野的分類:
一、徒步定向
作為定向運動比賽中組織方式最簡便、最廣泛的一種項目。
而該項項目的輸贏,完全取決於個人的對地圖的辨識、野外方向的辨別以及體力上的對抗。是適合各個年齡層次參加的一項戶外拓展訓練項目。
二、接力定向
作為典型的團隊項目,每位隊員都是團隊比賽能否勝利的關鍵!
在接力定向項目中,隨機將比賽的路線分成若幹部分,每名隊員完成其中的一部分,團隊用時加總,即為團隊的總成績。要知道,這可是國際定聯的正式比賽項目!
三、夜間定向
作為所有定向里最刺激的一項了!夜間定向,是一種難度極高的`定向項目。
由於是在可視程度極低的夜間進行,在增加項目難度的同事,也增加了對觀眾和選手的吸引力和刺激程度。夜間定向也是國際定聯的正式比賽項目哦!
四、百米定向
雖然百米定向還是定向運動中的小個子成員,不過,已經受到定向界廣大愛好者的喜愛。
百米定向具有觀賞性強、技術性高、參與容易、組織容易等特點,能夠有效的鍛煉運動員的反應敏捷能力和奔跑速度。
二、定向越野的作用:
1、勇於面對困難與挫折,培養參與者的自信心和樂觀態度,強化參與者的意志。
2、增強項目參與者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鍛煉、增強參與者的身體素質。
㈣ 定向越野的比賽規則
定向越野(Cross-Country Orienteering)是定向運動(Orienteering)的主要比賽項目之一。參賽者要依靠標有若干檢查點和方向線的地圖並藉助指北針,自己選擇行進路線,依次尋找各個檢查點,用最短時間完成比賽者為優勝。 有下列行為之一者即為犯規,應取消比賽資格:
1.有意妨礙他人比賽(包括犯有同一性質的其他任何不良言行)者;
2.蓄意損壞點標、點簽和其他比賽設施者;
3.比賽中搭乘交通工具行進者;
4.未通過全部檢查點,而又偽造點簽圖案者。 有下列行為之一者被視為違例,應給予警告。裁判人員將根據違例的性質和程度,採取從降低成績直至取消比賽資格的處罰:
1.在出發區越位(提前)取圖和搶先出發者;
2.接受別人的幫助,如指路、尋找點標、使用點簽者;
3.為別人提供幫助,如指路、尋找點標、使用點簽者;
4.為從對手的技術中獲利,故意在比賽中與對手同路或跟進者;
5.故意不按比賽規定順序行進者;
6.不按規定位置佩戴號碼布者;
7.有其他違反比賽規則行為者。 有下述情況之一者,比賽成績將被判為無效:
1.有證據表明在比賽前勘察過路線者;
2.未通過全部檢查點,即檢查卡片上點簽圖案不全者;
3.點簽圖案模糊不清,確實無法辨認者;
4.在檢查卡片上不按規定位置使用點簽者;
5.在比賽結束(指終點關閉)前不交回檢查卡片者;
6.超過比賽規定的終點關閉時間(檢查點一般也在同一時間撤收)而尚未返回會場者。如確系迷失方向,應向附近任意一條大路或原檢查點位置靠攏,等候工作人員的處置;
7.有意無意地造成國家或他人的重大經濟損失和破壞自然風景者。由此帶來的一切後果,責任由肇事人承擔。 在定向越野比賽中,某些特殊的情況是可能出現的,例如:
——檢查點被無關人員拿走或遭自然破壞;
——檢查點的位置與圖上的位置不符;
——比賽中出現個人或團體的成績完全相等。
對於這類問題,通常應在比賽前的准備階段由籌備組長領導各委員仔細地研究、確定處置辦法,形成文字,由技術委員在制定《比賽規程》時列入。如果這些問題是出現在比賽的過程中,則應由裁判長決定處置辦法(參見裁判長職責)。當某個領導小組成員對裁判長的決定有異議時,應經比賽領導小組組長同意,召集全體成員,以舉手錶決的方式另行選擇處置辦法,但必須獲得四分之三以上的多數通過。對於在比賽後提交到領導小組的訴訟,原則上也應按此辦法處理。
㈤ 百米定向越野的規則是什麼哦
所謂的"百米定向"就是在一塊100*50米的場地內進行比賽。在比賽的過程中,觀眾可以看到運動員比賽的全過程,而且賽場上還伴有音樂。有意思的是運動員可以在出發區得到一張地圖,並且在賽前分析地形和做路線選擇。起點和終點和比賽區是有嚴格界限的,因此,以上的這些活動都只有在出發區做。(未出發的運動員是不能夠看到別的運動員的比賽過程的)比賽的地圖採用1:500的大比例地圖,等高距為1米。 在比賽區域內的每一棵樹木都被標注在圖上---非常細致!與此同時,組織者還要另外加上一些CONTROL FLAG以增加比賽的難度。比賽的線路一般為150-400米,設置5到13個點標。預計勝出時間為1-3分鍾。
㈥ 定向越野賽的定向越野分類
徒步定向(Cross—Country Orienteering)
這是定向運動比賽中組織方法比較簡便,開展最為廣泛的一種。由於其比賽的成敗全在於個人的識圖用圖、野外定向和奔跑能力的強弱,因此適於各種年齡、性別的人參加。
接力定向(Relay Orienteering)
接力定向是團體之間的定向越野比賽項目之一,其成績好壞有賴於每個隊員個人能力的發揮。在接力比賽中,比賽的路線分成若干段,每名選手完成其中的一段,各段參賽選手的成績相加為該隊團體總成績。接力定向的觀賞性較好,被國際定聯納入了正式比賽項目。
百米定向(100 metres of orienteering)
百米定向是定向運動的一個新興項目。經全國定向冠軍賽的檢驗證明,百米定向具有觀賞性強、技術性高、易參與、易組織等特點,能鍛煉運動員的反應敏捷能力和奔跑速度。百米定向受到定向屆的廣泛推崇。
滑雪定向(Ski Orientserlng)
滑雪定向也可按個人、團體或接力比賽等形式進行。它與個人徒步定向越野賽的區別是選手需要使用滑雪裝具。比賽用的滑道,則需要使用摩托雪橇來開辟。同一路線上的滑道通常不止一條,便於選手自行選擇。
滑雪定向是國際定聯的正式比賽項目之一。
夜間定向(Night Orienteering)
這是定向運動的一種高難度的比賽形式。由於是在視度不良的夜間進行的,不僅增加了比賽的難度,同時對觀眾和選手自己增加了吸引力和刺激性。夜間定向已被列入國際定聯的正式比賽項日之中。
記分定向(Score Orienteering)
記分定向通常以個人方式進行。它是在比賽區域內預先設置好許多檢查點,並根據點的難易、距離、位置的不同賦予每個檢查點以不同分值。選手在規定時間內自行尋找若干或全部檢查點,積分最高者為優勝。
專線定向(Line Orienteering)
這種比賽與其他比賽的最大區別是在地圖上明確地標出了比賽的路線,運動員必須按這些規定的路線行進,並將途中遇到的檢查點位置標繪到圖上去。成績以檢查點位置標繪的准確程度和所用時間的長短確定。
五日定向( O-Ringen 5-days)
這是瑞典獨有的一項比賽項目。比賽進行五日,比賽路線由幾段組成,每次單獨記錄個人的成績,最後算總成績。在幾十或一百公里的比賽路線中,除了許多檢查點外,還設有營地,供運動員休息。近年來,五日定向比賽組織得十分頻繁,每次參加的選手都超過15000人,超過了任何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選手人數!
此外,國際上還流行著一些其他定向運動形式,有國際定向運動聯合會的正式比賽項目:山地車定向,輪椅定向等。還有校園定向(School Orienteering)、特里拇定向(Trim Orienteering)。